实验室玻璃仪器用毛刷就能洗干净?
众所周知,在日常生活中,清洁玻璃是一门技术活,同样的,在实验室中也是如此。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,如果在实验室中不能保证玻璃仪器的清洁度,则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,这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。
然而,并不是每个实验人员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。
最近,有一个实验室新手在网上发帖声称:“平时只需用毛刷就可以将玻璃仪器清洗干净。”这引起了一些讨论。那么,他的观点正确吗?
实际上,任何在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都知道,实验室中有许多玻璃器皿,例如试管、移液管、烧杯、烧瓶、量筒、比色皿、容量瓶等,它们的形状和具体功能用途各不相同。但由于实验操作会产生各种污垢和秽物,因此使用前后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清洗。
在这方面,仅用于普通实验分析的玻璃仪器,如烧杯、烧瓶、试剂瓶等,可以结合使用一些洗涤剂,用毛刷(如试管刷、烧杯刷等)直接刷洗干净。在用自来水或蒸馏水反复冲洗多次后,直到器皿倒置时内外器壁干净亮丽,不挂水珠即为合格标志。此类清洗方法主要是对灰尘颗粒、可溶性物质等有一定的清除效果。
然而,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。大多数实验室,包括疾控中心、制药企业、食品环境检测等机构,所进行的实验前处理任务都很复杂和繁重,对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数据追溯性也有更高的要求。清洗玻璃仪器作为首当其冲的步骤也不例外。它看似简单,但同样需要技术含量。例如,如比色皿、滴定管、移液管、量瓶等计量玻璃仪器常常附着着金属元素、蛋白质、试剂、油脂等残留杂质,这些玻璃器皿的清洗就很难仅凭刷子就能清洗干净。否则不但清洗效果难以达标,还极易损耗这些器皿。此外,水、电、人力、时间和意外等因素也需要考虑。
因此,“玻璃仪器只需用毛刷就能洗干净”这种观点非常片面,只能当作段子来看待。如果实验人员以如此不严谨的态度在实验室中工作,一方面无法提高清洗玻璃仪器的工作水平,另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和漏洞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想象出,单纯依赖人工清洗玻璃器皿注定会增加实验室的负担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因此,对于有强烈需求的实验室来说,寻找快速、好用且可靠的清洗方法或工具是必不可少的。